沥青路面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而产生些问题,当问题不严重的时候,就要用到路面微表处施工了,那么该怎么做呢?今天彩色沥青厂家就为大家分享一下相关内容。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1.1施工前的勘查及数据采集
施工前对所有路段进行勘查:对平整度、摩擦系数、构造深度、渗水系数以及车辙深度等数据进行了采集并存档。经勘察对所有路面病害情况进行详细甄别:有的段落路面麻面严重、摩擦系数较低、渗水严重、表层松散,已不能不能达到安全行车的要求。而且部分路段车辙较为严重,车辙的平均深度已经超过了15mm,车辆行驶在上面颠簸严重。为保证道路达到安全行车的要求及避免病害的扩大化,因此决定对部分车辙较深路面采用二层微表处施工;对摩擦系数小、渗水系数大、表层松散麻面病害的路面进行微表处罩面施工。
1.2合理选择施工时间
微表处施工能否在确保施工质量、正常、顺利的情况下完工,施工期间的天气状况尤为重要。微表处施工及养生期宜在10℃以上的气温下,且不得在雨天进行施工。应在施工前通过天气预报对近段时间的天气状况进行了了解,为顺利施工做好准备及必要的应对措施。
1.3施工前路面病害处理
在进行施工时,部分路面上仍然还有有一些小的病害,如坑槽、拥包、泛油、裂缝等,而且部分路段的尘土较多。假如施工时这些病害没有修复处理,在微表处施工后这些地方无法完全破乳,无法与微表处良好的粘结,铺出的路面厚薄不一,厚的地方开放交通后不能破乳,在经过一段通行时间后,新铺微表路面将会很快的从这些地方开始损坏。因此在施工前应仔细对所要施工的路面进行细致检查,发现有坑槽、拥包、泛油、裂缝等病害应该在施工前进行处理,并在施工前对路面进行清扫,清除在路面上的垃圾或尘土等。
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1安全防护的摆放
由于施工是在通行的路上,只能采用封闭一个车道进行施工。在施工中虽然安全防护按规范摆放,也有专人指挥交通,但是道路上随时有车辆通行,特别是在超车道通行时,许多超宽超高车在行驶时都是靠中线行驶,部分超宽车越过中线碾压到刚摊铺好还未完全破乳的路面上,甚至有的无素质的小车冲入防护区内进行超车,造成微表处路面的损坏。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防护标志做适当调整,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车辆行驶不收阻碍,不对施工造成妨碍。
2.2接缝处理
接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微表处的总体美观效果和行车舒适性,主要表现在纵缝和横缝上。
(1)纵向接缝:纵向接缝与摊铺方向及行车路线平行。在施工时,设备操作手对设备操作不经意的疏忽大意,造成摊铺槽内送料不及时没有跟上摊铺速度,造成边缘摊铺料不够,或摊铺料搅拌不均匀,出现跑浆现象,纵向边线呈不规则的波浪形。部分地方施工时微表处摊铺车走线时司机开小差,或在弯道时控制失误,造成车辆走线不直,以上原因直接造成纵向线形不顺直不美观。
因此,在施工时必须挑选技术良好、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作业人员,摊铺车辆行走作业时以标线为参照物,对纵向标线为虚线段落的地方采用白灰弹线连接,保证线型顺直美观。现场还应时刻注意摊铺速度和出料的控制,这也直接影响线型的因素,摊铺纵向的两侧各配备一作业人员持铁锹跟摊铺车辆前进,及时修补两侧线型缺陷问题。
(2)横向接缝:在摊铺开始时,经常出现由于摊铺槽控制人员和摊铺车驾驶员没有沟通好,搅拌料斗内料还没有完全搅拌均匀,摊铺车就开始行走进行摊铺,启动速度过快,导致起点或接头处混合料干湿混合,厚薄不一,遇到此类情况,造成接头质量差、不平整、外观差等。
在施工中,机械操作人员与辅助控制人员应加强沟通,听从指挥。在起点处时摊铺车应稍微放慢速度前进,避免摊铺箱中混合料过多而使摊铺过厚产生起拱现象。当一车铺完后,我们应用铁锹铲齐接头,或在接头处0.5~1m处铺一块平整的铁皮,和接头末端平齐,在摊铺机进行摊铺后再将接头处铁皮连同上面的混合料一起取走,这样可以保证接头处的平整美观。施工缝搭接不平整以及在施工结束时接头处理没有处理好等情况是造成了接缝不平整美观、导致跳车影响行车舒适性的直接原因。
2.3刮痕
在施工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刮痕或刮槽,这是因为集料中有超大粒径的料卡在摊铺槽的刮板上,在车辆行走时形成刮痕。还有种情况就是施工后,橡胶刮板清洁不彻底,留有硬结的混合料,导致刮板不平整,在拖动下形成刮痕。
因此在进行施工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集料全部筛分一遍,无法进行筛分的应在装料的时候安排专人查看将超粒径的集料或杂物挑选干净。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石块和杂物卡在摊铺槽橡胶条下不能去除导致形成刮痕的,这时应及时示意操作手停止施工,将摊铺槽提起,清除超粒径石块或杂物后方可施工,出现的刮痕在混合料破乳前立即用人工将其整平。每车料摊铺完后应将摊铺槽及橡胶刮板冲洗清洁干净,避免残料硬化结块。
2.4车辙填充厚度、宽度不够,摊铺不均匀
在车辙填充时,由于操作人员的粗心,用于车辙填充的摊铺槽走歪,或摊铺车运行速度过快,摊铺料供应不足,导致部分位置车辙填充厚度和宽度不够,摊铺不均匀,部分位置粗骨料较多,稀浆稠度较小,而部分位置粗骨料较少,稀浆较稠。在罩面后虽然前期时间较为平整,但经过一段短时间车辆的运行碾压后,车辙填充不足或骨料不均匀的地方又会开始出现轻微的车辙或道路不平整现象。
在进行车辙填充时,应将整个摊铺槽完全覆盖在车辙的表面,并与较为平整无车辙的路面搭接,施工车辆行走时应控制好车速,应匀速前行,并要将摊铺槽内的混合料搅拌均匀,将凹陷的车辙进行彻底填充。车辙填充达到养护时间后需开放交通两天经过车辆的自然碾压,将原车辙内填充的混合料碾压密实后方可再进表层罩面,这样才能确保车辙填充的作用和罩面后的平整度。
三、施工后期的养护
3.1施工后安全防护的维护
施工后在还未开放交通前,我们应注意对现场安全防护的维护,避免新铺路面在开放交通前受到车辆或人为的破坏。在开放交通前,我们可留下专人对现场安全防护进行维护,并对行驶的车辆进行提示,并在防护区内设置彩条旗或爆闪灯,加强对路面的保护,等到路面彻底破乳后可开放交通时将防护进行撤除。
3.2正确选择道路开放时间
在养护期过后,新铺的路面要及时开放交通。在施工期间气温在25~30℃范围的晴朗天气情况下,并且有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一般4小时就能够完全开放交通,但在隧道等特殊位置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观察,开放交通时最好选择温度较高,当天天气晴朗近期无雨的时候进行。但是在个别特殊位置和特殊情况下,我们不能按照常规时间去开放交通,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的观察,才可开放交通。例如小水井隧道和安里隧道由于地处特殊环境位置、部分路段摊铺的厚度也较深的原因,在摊铺后经过了10~20天才开放交通。因此,在开放交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交通开放时间和条件,才能保证摊铺的施工质量。
3.3开放交通后路面维护
在新铺微表处路面开放交通后,受到车轮的揉搓,道路表面松散、较粗的集料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小部分脱落。为了避免脱落的集料在车轮揉搓下进一步损坏成型的路面,因此在开放交通后的3-7天我们要对这些松散掉落的集料用清扫车进行清扫,直到这些松散的集料脱落完毕。一般这些松散集料脱落的过程要持续一周左右,一周后就不会再有初期这种集料脱落的情况,路面会越碾压越牢固密实。这个过程是正常的成型过程,我们只要及时清除松散脱落的集料颗粒,路面就不会受到损坏。
全国服务中心或生产基地电话:
北京:秦经理 130 1766 6180
浙江:秦经理 158 8876 8005
湖南、湖北:秦经理 188 3898 3238
安徽:秦经理 133 0969 1780
陕西、甘肃、宁夏:郗经理 139 9116 9925